*  *  *  *  *

【附   錄】

國際哲學界對方東美先生的評鑑舉隅

一、「我們當代一位偉大的學者兼教育家。作為一位哲學家,東美先生不愧體現了他自己 的人格理想集詩人、先知、聖賢三重複合的人格於一身。」(註一)

——韓路易,《當代大哲叢刊》總編,美國哲學會一九六七年度「風雲人物」  獎及「終身成就獎」得主。

二、「對方教授浩鉅的哲學勞績,我們大家都應該深深銘感。他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哲學的獨創性 與偉大。其高瞻綜概使中國文化的高山峻嶺,大河幽谷一一朗現,盡收眼底,得未曾有!」 (註二)

——戴爾.瑞璧,美國紐約水牛城紐約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英國皇家科學院士,蘇聯莫斯科大學客座教授。

三、「方東美教授是中國當代一位偉大的哲人;可惜其著作譯介到西方太少!」( 註三)

             ——海耶克,「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四 、「處理最艱深的大乘佛學問題,方教授舉重若輕,令人嘆佩!」(註四)

——稻田龜男,鈴木大拙及中村元大弟子、美國紐約水牛城紐約州大亞洲及比較哲學研究計劃主任

 五、「與捷同輩中國學人之中,影響力之大如方先生者,不多見也。」(註五)

       ——陳榮捷,美國賓州查南學院中國哲學與文化講座教授。 

六、「一九六四年第四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方先生論文不愧精心結撰,壓卷之     作。冠絕一時,允稱獨步。」(註六)

        ——鈴木大拙,日本禪學泰斗。

 

七、「西方及美國承認台灣有哲學,是因為台灣有方東美!」(註七)

                    ----柯文雄,美國華盛頓美洲天主教大學神哲學院教授。

 八、「中國古典詩人,如方東美先生者,今後絕矣!」(註八)

——錢鍾書,中國北京,學者、詩人、文藝批評家。

九、「雖然此世不能再會,但方東美博士之學風,深深感銘在我的心中。只有期 待將來有會顯揚中華民國的學風,而使日本學者也能由此有所反省及學習。」(註九)

——中村元,日本印度學泰斗,東方學會會長。

 十、「真未想到一位東方人,以英語著述,向西方介紹中國哲學思想,其英語之造詣如是其優美典雅,求之於當時之英美學者亦不多見!」(註十)

——麥克.摩倫,英國牛津大學,法國巴黎大學中國思想史教授。

 

十一、「我今天才知道誰真正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註十一)

+——查理.穆爾,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夏威夷大學哲學系主任,東西      方哲學家會議主要創辦人。

十二、「方氏此部巨著,內涵宛如一幅富麗萬千的錦繡,……。不啻一部別具風格的思想自傳,……。舉以與其他同類鳥瞰中國哲學之作品相較,……。對哲學專門讀者而言,其啟發性之丰富,則迥非其他可以望項。其多層次之探討,對專門哲學者層層深入,引人入勝,……」註十二)

——華珊嘉,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哲學、宗教、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十三、「經緯萬端,氣象宏遠。」(註十三)1

           ——黃克劍.王濤,序《中國現代經典﹕方東美卷》

十四、「(詩)兼清剛鮮妍之美,……令人欣喜欲狂!」

           ——朱光潛,「與東美書」(註十四)

*  *  *  *  *

      

 

註一﹕參看韓路易,〈方東美先生與中國哲學精神〉收入《方東美先生的哲學》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   司,一九八八),頁五;及韓路易著,孫智燊

            編譯,《增進東西文化交融》(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市﹕東美研究所,一九九九),頁八八。

 

註二﹕參看《方東美先生的哲學》,頁一九三。

 

註三﹕參看《哲學與文化》,卷二,第十二期,臺北,一九七五,頁一六。

 

註四﹕一九八七年臺北舉行方東美先生哲學首屆國際研討會,稻田龜男教授復譯

     者邀請函言;氏撰論文〈諾索普教授體驗範疇學重探〉,發表於《方東美先生的哲學》, 頁一九五—二二二。

 

註五﹕一九八七年陳榮捷先生致方東美先生哲學首屆國際研討會施行委員會函。

 

註六﹕一九七二年檀香山王陽明逝世五百週年紀念專題研討會上,鈴木大拙弟子

     張鍾沅教授親語譯者。

 

註七﹕一九九一年,美京華府國際教育及文化促進基金會頒獎東美研究所,假美

     洲天主教大學神哲學院     舉行酒會;柯教授親告譯者及陳一 川先生。

 

註八﹕一九八七錢先生在北京語陳一川先生。

 

註九﹕參看上引,《方東美先生的哲學》, 頁三八四。

 

註十﹕麥克摩倫教授親語王士儀先生,時留學牛津;參看《哲學與文化》,卷

     二,第六期,臺北,一九   七五,孫智燊,〈言有盡、願無窮〉——〈中國形上學中之宇宙與個人〉譯序,頁五一—二。

 

註十一﹕參看同上,頁五一。

 

註十二﹕參看《東西哲學》季刊,一九八六,元月,卷卅五,第一期,頁七二—

         七四。

 

註十三﹕劉夢溪主編,黃克劍.王濤編校,《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方東美卷》

       (中國河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頁二。

 

註十四﹕〈朱孟實先生函〉,詳《哲學與文化》,第四卷,八期,1977,八月,頁

        廿三—五。